杏花樓介紹
杏花樓粽子必用海門的特級大紅袍,蓮蕓一律用湖上海心湘蓮,椰蓉來自海南的特級椰絲,五仁中的欖仁來自廣東西山,杏仁來自新疆北山,核桃則用云南頭籮核桃,其用料十分考究。精細的制作工藝,是杏花樓粽子成功的最大奧秘。
新聞資訊
中秋節文化
聯系我們
團購電話:021-59555302
QQ客服: ( 258301013)
杏花樓粽子介紹
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,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,其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,流傳至今,已有兩千年的歷史。《風土記》中有記載:“仲夏端午,端,初也,”意指五月開始的第一個五日。作為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,歷代文人墨客以端午為題,寫下了大量多姿多彩、膾炙人口的詩篇。
五芳齋、杏花樓粽子、王家沙等品牌特色粽子占據絕對優勢。楊培民披露,今年雖然粽子禮盒銷售明顯減少,但傳統產品散裝銷售旺盛,總量預計將增長5%至8%,整 體銷售可超過2000萬元。老百姓看重的是價廉物美,今年杏花樓在質量上精益求精,在價格上反復掂量,近期雖然特種糯米價格上漲20%左右,但杏花樓的粽 子價格依然不變。
龍舟競渡是端午節人們喜聞樂見的主要活動,唐代張建封在《競渡歌》中寫道:“五月五日天晴明,楊花繞紅啼曉鶯;使君未出郡齋外,江上早聞齊和聲。兩岸羅衣撲鼻香,銀釵照日如霜刃。鼓聲三下紅旗開,兩龍躍出浮水來;棹影斡波飛萬劍,鼓聲劈浪鳴千雷;鼓聲漸急標將近,兩龍望標目如瞬;坡上人呼霹靂驚,竿頭彩掛虹霓暈;前船搶水已得標,后船失勢空揮撓。”鼓樂齊鳴,千帆競渡,場面壯觀,扣人心弦,讀來讓人身臨其境。
唐代杰出詩人劉禹錫的《競渡曲》,也記述了朗州賽龍舟風俗的來歷和熱鬧場面,是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佳篇。詩的開端交代了賽龍舟的時間、地點及由來,說明其起因是紀念屈原:“沅江五月平堤流,邑人相將浮彩舟。靈均何年歌已矣,哀謠振楫從此起。”接著寫整個競渡激烈的場面:“揚桴擊節雷闐闐,亂流齊進聲轟然。蛟龍得雨鬐鬣動,螮蝀飲河形影聯。刺史臨流褰翠幃,揭竿命爵分雄雌。先鳴余勇爭鼓舞,末至銜枚顏色沮。”讀罷此句,可以想見,江邊是何等熱鬧。隨后詩人筆鋒一轉,渲染觀眾云集的熱烈情緒:“百姓本自有前期,一飛由來無定所。風俗如狂重此時,縱觀云委江之湄。彩旗夾岸照鮫室,羅襪凌波呈水嬉。”那緊張熱烈的競渡氣氛,躍然紙上。結句:“曲終人散空愁暮,招屈亭前水東注。”以曲終人散的冷寂,揭示世事繁華背后的落寞意味,寄寓“逝者如斯”的感嘆,使此刻的自我與千載之上的孔子和屈原達成精神的交融與溝通。全詩立意高深,飽經滄桑、欲說還休的況味盡在不言中。
家 在上海食品一店,寬敞的大堂里,形成兩個方形矩陣,五芳齋、杏花樓等品牌粽子唱起主角,既有禮盒、禮籃等送禮佳品,但更多的是兩個、四個的真空小包裝和可以按個賣的散裝粽子,購買的人不少。他們說,還是肉粽實惠,吃口也好。
上海粽子:
以杏花樓、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入口松軟而味道濃烈,外形為底平,呈正方形、五角形,一角向上,其余伸向四方。廣式粽子品種很多,有栗子、鮮肉、蛋黃、香菇;裹枕粽有烤鴨、香菇、栗子、鮮肉、蛋黃、米仁,其他還有傳統節氣的回歸,讓我們有了更深的民族自豪感。但在個別商家的“別有用心”下,使得傳統的美味變了味,比如粽子、月餅等。當粽子烙上了腐敗的印,當月餅變成金銀,先人們如果還在世我們將情何以堪,我們會被笑掉了大牙。
別讓粽子烙上腐敗的印,在當今這個浮華的世界,我們需要傳統與道德的回歸,我們更需要繼承。這種繼承是一種優秀文化的繼承,但當烙上腐敗印的粽子成為自然,每個人都會對其嗤之以鼻,傳統就會成為腐敗的犧牲品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jinyanshebei.com/xinwen/088.html 發稿時間 2015-3-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