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花樓介紹
杏花樓粽子必用海門的特級大紅袍,蓮蕓一律用湖上海心湘蓮,椰蓉來自海南的特級椰絲,五仁中的欖仁來自上海西山,杏仁來自新疆北山,核桃則用云南頭籮核桃,其用料十分考究。精細的制作工藝,是杏花樓粽子成功的最大奧秘。
新聞資訊
端午節文化
聯系我們
團購電話:021-59555302
QQ客服: ( 258301015)
杏花樓月餅海上第一美味
杏花樓初創于1851年(咸豐元年),由一個叫勝仔的廣東人闖蕩上海灘,在虹口開了一家經營甜品和粥的夜宵店,后來發展成兼營粵式茶食、歐美大菜的生昌番菜號。杏花樓月餅,色澤晶亮,筋突形美,紋飾清晰,品種齊全;甘香潤滑,咸甜適中,吃口軟糯,欲忘不能。就是憑這種上乘的質量,贏得了市場,贏得了口碑。
杏花樓月餅的上乘質量,源自嚴格的制作工藝,其配料、餡心、成形、色澤、餅皮、甜度、口感、焙制等16道工序,道道嚴格主廚李金海被推選主掌店政。李氏極有經營頭腦,且有勇為人先的精神,凡事都力求比別人更好。月餅就是他掌管店政時的一大業績。1928年。當時占據上海廣式月餅市場的大戶為冠生園、陶陶居與錦芳餅家。李氏聘請高手,將三家月餅購來,仔細研究,制作了一批月餅,一邊在酒樓中贈送給老顧客,聽取意見,以了解上海人的口味;一邊在北四川路(今四川北路)陶陶居對面租門面,進行競爭性試銷,結果以慘敗而告終。把關。原料產地皆有明確規定:新疆杏仁、廣東橄欖、云南桃仁、蘇州玫瑰、馬來西亞或海南的椰絲、山東花生油、南通大紅袍赤豆……;糕粉需二次過篩,就連肉膘的選用亦有嚴格要求:有筋的不要,帶皮的不要,沾瘦肉的不要,顏色泛黃不要,乳部肉不要。
在制作過程中,要求按方配料,不偷減不替代。如蓮蓉為一色蓮子肉,絕不羴入山芋泥之類以次充好;餅皮必須手工搓拌;炒豆沙務必烏黑光亮,細而不粘。烘焙時,先噴純水,略烤片刻,取出后涂抹蛋黃液,再焙烤10~20分鐘才能出爐。
京路步行街和福州路看到,新雅、杏花樓門口等候領取月餅的消費者都有數百人,領取一盒月餅恐怕得等上兩個小時。業內人士分析,今年月餅從“禮品”回歸“食品”后,個人消費引發的火爆情形預計能延續至中秋小長假期間。
針對海外僑胞多閩廣人,李氏又開辟了月餅郵寄業務。于是,每至中秋前一二個月,來自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日本、美國等地的訂購電報紛至。李氏以勇為人先的精神成為滬上商海成功的弄潮兒,創造了杏花樓的品牌。
1950年全市煙糖行業實行原料、價格、規格“三統一”,但杏花樓沒有被“統”掉。公私合營后強調“大眾化”,杏花樓也沒有被“化”掉。特別在史無前例的破“文化大革命舊”中,著名月份牌畫家杭樨英的那幅“嫦娥奔月”圖和一批印模,被作為“四舊”毀掉了,但月餅配方卻由一位老職工偷偷藏起來了,這才使這支民間手工技藝之奇葩不至夭亡。
改小餅做成大生意的基礎,為杏花樓的傳家寶。1997年7月9日,由國家特級技師陳明信整理而成的109份杏花樓月餅配方和工藝資料,慎重入藏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保險柜中。候領取新雅月餅的隊伍一直延伸到西藏路口,足足200米長。無獨有偶,福州路杏花樓總店也被領取月餅的消費者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圍,甚至直接影響了周邊交通,福州路、漢口路、山東中路、河南中路全線擁堵,大量警力在現場疏導交通。自己吃外,要給北京的大學同學寄1盒,廣州的前同事寄1盒,大家看重的就是這份心意嘛。”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jinyanshebei.com/xinwen/125.html 發稿時間 2015-7-8